这几天,一份“硬核”的违纪情况通报,引起了网友热议。
这份情况通报来源于微信公众号“鹤壁高中2021届”,记录了1月18日至24日高三级学生违纪情况。通报中的违纪行为,除了迟到、上课睡觉、做小动作、上课说话等,还包括梳头、抹护手霜、哈欠不断、腿上放棉袄等内容。对此,鹤壁高中通过官方微信发布通报,称该校高三年级在此事上存在方法不当、管理不规范问题,对高三年级主任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,责成年级主任作出深刻检讨并对所涉及学生及家长进行公开致歉。
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,学校规范学生行为、定期通报违纪情况,是有积极作用的。然而,高中年龄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,要求他们时时刻刻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、一言一行都严格符合规范,甚至连“梳头”“腿上放棉袄”都被定性为违纪,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刻板,甚至脱离实际、违背天性。
试想,一个十几岁的孩子,因为再正常不过的举动被学校公开批评,如此“教育”会带来怎样的结果?一来,这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;二来,在学生时代,孩子们往往认为老师和学校的做法就是“正确”的,如此久而久之,孩子们在刻板规定的“潜移默化”中认为学习和生活“本该如此”,那么对其今后的工作、生活乃至为人处世,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——这无疑是更令人担忧的。
英国著名教育改革家赫·斯宾塞曾经说: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。”然而遗憾的是,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看到一些打着“为学生好”旗号的“奇葩”校规、刻板规定,其实仅仅是把学生当作“管理”对象而非“育人”对象,作用也往往是把学生的活力和个性束缚起来。希望广大教育者能引以为戒。(柏鉴)